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vim关闭缓冲区

在下载了好多插件把个vim搞地乱七八糟的时候,终于安装了一个纯净版的vim,没有任何插件,用他来编辑文件,但是用vim的时候,打开多个文件,使用:close命令关闭的时候,总是提示我E444错误,说这是最后个窗口不能关闭,

而我这时明明是打开多个文件的,怎么能是最后一个窗口哪,郁闷了,使用:ls命令看了一个明明有好几个文件正在编辑嘛,怎么能说我是最后一个窗口哪,

没办法找到vim手册,看到了如下这一段话,实际上我打开的是缓冲区,哈哈,我想要关闭的也是缓冲区,而close命令关闭的是窗口,所以才会出现e444错误,哈哈,放在这里纪念一下.

*22.4* 缓冲区列表


Vim 编辑器使用术语 "缓冲区" 来描述编辑当中的文件。实际上,缓冲区是你编辑的文件
的副本。你修改完缓冲区,就把缓冲区的内容写进文件。缓冲区不仅存放文件内容,而且
还存放着全部标记,设定,以及其它跟被编辑文件相关的东西。


隐 藏 的 缓 冲 区

假设你在编辑文件 one.txt,同时又要编辑文件 two.txt。你本来可以简单地用 ":edit
two.txt" 来办到,但由于你已经修改了 one.txt,那样做就没用了。而你又不想在此时
就把 one.txt 存盘。Vim 可以为你解决这个问题:

        :hide edit two.txt

缓冲区 "one.txt" 从屏幕消失,但 Vim 仍然知道你在编辑这个缓冲区,因而保留着它修
改过的文本。这样的缓冲区称为隐藏的缓冲区: 缓冲区存放着文本,但你看不见它。
   命令 ":hide" 的参数是另一个命令。它使得那个命令表现得就像 'hidden' 选项已被
设定。你也可以不用 ":hide" 命令而设定 'hidden' 选项。其作用是当离开任何缓冲区
时,该缓冲区变成隐藏。
   小心!当你的隐藏的缓冲区已经改动,千万不要在所有缓冲区存盘之前就退出 Vim。


非 激 活 缓 冲 区

   一个缓冲区一经使用,Vim 就记住了一些有关该缓冲区的信息。即使它既不显示在窗
口内,又非隐藏缓冲区,它也仍然在缓冲区列表上。这样的缓冲区称为非激活缓冲区。一
般而言,

   激活         显示在窗口内,并加载文本
   隐藏         不显示在窗口内,但加载文本
   非激活       不显示在窗口内,不加载文本

非激活缓冲区不会被遗忘,因为 Vim 保存着关于它们的信息,如标记等。而且记住文件
名有个好处,你可以调阅你编辑过的文件名,再次编辑它们。


缓 冲 区 列 表

你可以用这个命令查看缓冲区列表:

        :buffers

另一个作用相当的命令,虽然意思不那么明白,但键入时省事多了:

        :ls

其输出可能像这样:

1 #h "help.txt"                      line 62
2 %a+ "usr_21.txt"                    line 1
3     "usr_toc.txt"                   line 1

第一栏存放缓冲区号。你可以利用它来编辑文件,而不用键入文件名,参见下文。
   紧随缓冲区号的是些标志位。然后是文件名,以及光标最后一次停留的行号。
   可能出现的标志位有以下这些 (自左至右):

        u       列表外缓冲区 |unlisted-buffer|。
         %      当前缓冲区。
         #      轮换缓冲区。
          a     激活缓冲区,缓冲区被加载且显示。
          h     隐藏缓冲区,缓冲区被加载但不显示。
           =    只读缓冲区。
           -    不可改缓冲区, 'modifiable' 选项不置位。
            +   已修改缓冲区。


编 辑 缓 冲 区

你可以通过指定其缓冲区号来编辑一个缓冲区,而不必键入文件名:

        :buffer 2

但获知缓冲区号的唯一途径是查阅缓冲区列表。如果不用缓冲区号,你可以用文件名,或
其部分:

        :buffer help

Vim 将为你键入的文件名找到最佳匹配。如果只有一个缓冲区与之匹配,该缓冲区就被选
用。在这个例子中,被选中的就是 "help.txt"。
   要在新窗口中打开一个缓冲区:

        :sbuffer 3

这方法也适用于文件名。


使 用 缓 冲 区 列 表

你可以用这些命令在缓冲区列表间移动:

        :bnext          编辑下一个缓冲区
        :bprevious      编辑前一个缓冲区
        :bfirst         编辑第一个缓冲区
        :blast          编辑最后一个缓冲区

要从缓冲区列表上删除一个缓冲区,用这个命令:

        :bdelete 3

同样,这命令也适用文件名。
   如果你删除了一个激活的缓冲区 (显示在窗口中的缓冲区),你也就关闭了该窗口。如
果你删除了当前缓冲区,你也就关闭了当前窗口。如果它是最后一个窗口,Vim 将找一个
缓冲区来编辑。你无法什么也不编辑!

        备注:
        即使用 ":bdelete" 命令删除了缓冲区以后,Vim 依然记得它。这个缓冲区实际
        上成了 "列表外" 缓冲区,它不再出现在 ":buffers" 命令所报告的列表中。不
        过 ":buffers!" 命令仍会列出 "列表外" 缓冲区 (没错,Vim 无所不能)。要让
        Vim 彻底忘记一个缓冲区,用 ":bwipe" 命令。另见 'buflisted' 选项。

转:vim 多文件编辑 / 缓冲区命令

多文件编辑 / 缓冲区命令vim下每一个打开的文件对应一个缓冲区(buffer)。
多文件编辑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入 vim 前所用的参数就是多个文件(这种情形称为 argument list)。另一种情形是进入 vim 后另外再开其它的文件(称为 buffer list)。不过都可以统称为buffer。

5.1 打开文件
vi flname1 flname2… flnameN
将多个文件调入缓冲,是 argument list。
:e filename
这是在进入 vim 后,在不离开 vim 的情形下再开其它文件,只要您要编辑的档案是在目前目录,Tab 补全键还是可以使用。是buffer list。
注意::e 或者:new 或者:split 后边可以跟目录,这样就可以在目录下慢慢找要打开的文件了
5.2 缓冲区跳转
:n 编辑下一个文件。
:2n 编辑下二个文件。
:N 编辑前一个文件。注意,这种用法只能用于 argument list 的情形。
:rew 回到首文件
:args 查看当前编辑缓冲文件状态
:e# 或 Ctrl-^ 编辑前一个档案,用于两文件互相编辑时相当好用。这种用法不管是 argument list 或buffer list 档案间皆可使用。 使用Ctrl-^ 命令更便捷,但如终端类型不正确该功能将无效。
用:ls来显示缓冲区中的文件,编号后边有#的代表是前一个文件,可以通过:e#来进入,有%a的代表是当前文件,什么也没有的可以通过:bn来进入,这里的n代表文件编号。
:b文件名或编号 移至该文件。
在 :ls 中就会出示各文件的编号,这个编号在未离开 vim 前是不会变的。这个指令 elvis 也是可以使用。当然 :e#编号 也是可以的,这样的用法则是所有 vi clone 都通用了。
在 buffers 中,减号 - 表示这个 buffer 并未载入,不过,不必担心,载入相当快速的。加号 + 表示这个 buffer 已经修改过了。
:bn buffer next。这里的n代表字母n
:bl buffer last。
以上两个指令 elvis 不适用。
如果您是使用 vim 的 GUI,那就在菜单上就会有 Buffers 这个选项,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及移动各buffer 间。

5.3 移除缓冲区
:bd(elete) buffer 在未离开 vim 前是不会移除的,可使用这个指令移除。其实移除它干什么呢?vim是您在叫用时才会载入的,因此这些 buffers 并不是像 cache 一般要占内存的。
5.4 重新编辑
放弃一修改过的文件,重新编辑。
(1)使用命令 :q!强行退出后再vi flname重新进入。
(2)使用命令 :e!强行重编辑更便捷。这样也是会打开文件,但会放弃目前编辑文件的改变,否则如果文件已有变动,vim 预设是不让您随便离开的。:e! 后不接什么的话,代表舍弃一切修改,重新载入编辑中文件。

5.5 其他命令
:files 或 :buffers 或 :ls 会列出目前 buffer 中的所有文件。
在 elvis 中可使用 :b 来叫出 buffers。
:f 或 Ctrl-g 显示目前编辑的文件名、是否经过修改及目前光标所在之位置。
:f 文件名 改变编辑中的文件名。(file)
:r 文件名 在光标所在处插入一个文件的内容。(read)
:35 r 文件名 将文件插入至 35 行之后。
gf 这是 vim 的特殊打开文件的方法,会打开光标所在处的 word 为名的文件,当然,这个文件要在当前目录内,否则会创建新文件。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vim 改装成IDE编程环境

1. whereis vim 找到vim的安装路径
#whereis vim
vim: /usr/bin/vim /usr/bin/vim.tiny /usr/bin/vim.basic /etc/vim /usr/share/vim /usr/share/man/man1/vim.1.gz

2.中文帮助手册的安装
安装方法:  
在下面的网站下载中文帮助的文件包:
http://vimcdoc.sf.net       (English)
http://vcd.gro.clinux.org    (中文)
下载 vimcdoc-1.8.0.tar.gz
解压后其中有个doc文件夹, 将其中的内容全部复制到/usr/share/vim/vim/vim72/doc
注意:
a. 如果无法显示中文, 在~/.vimrc中增加下面这句试试:
   set helplang=cn
b. 帮助文件的文本是utf-8编码的, 如果想用vim直接查看, 需要在~/.vimrc中设置:
   set encoding=utf-8

3 vim常用的命令

建议先看看帮助手册中的下面章节, 其中有关tags文件的部分你可以先跳过, 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讲到, 到时候你在回来看看, 就觉得很简单了:
:help usr_29
:help usr_30
下面是我常用的一些命令, 放在这里供我备忘:
% 跳转到配对的括号去
[[ 跳转到代码块的开头去(但要求代码块中'{'必须单独占一行)
gD 跳转到局部变量的定义处
'' 跳转到光标上次停靠的地方, 是两个', 而不是一个"
mx 设置书签,x只能是a-z的26个字母
`x 跳转到书签处("`"是1左边的键)
> 增加缩进,"x>"表示增加以下x行的缩进
< 减少缩进,"x<"表示减少以下x行的缩进

5. 程序中跳来跳去,ctag的使用
tags文件是由ctags程序产生的一个索引文件, ctags程序其是叫"Exuberant Ctags", 是Unix上面ctags程序的替代品, 并且比它功能强大, 是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上默认的ctags程序. 那么tags文件是做什么用的呢? 如果你在读程序时看了一个函数调用, 或者一个变量, 或者一个宏等等, 你想知道它们的定义在哪儿, 怎么办呢? 用grep? 那会搜出很多不相干的地方. 现在流行用是的<C-]>, 谁用谁知道呀, 当光标在某个函数或变量上时, 按下"Ctrl+]", 光标会自动跳转到其定义处
在这个网站: http://ctags.sourceforge.net, 下载一个类似 ctags-5.6.tar.gz 的文件下来
用下面的命令解压安装:
$ tar -xzvf ctags-5.8.tar.gz
$ cd ctags-5.8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需要root权限

然后去你的源码目录, 如果你的源码是多层的目录, 就去最上层的目录, 在该目录下运行命令: ctags -R
我现在以 vim71 的源码目录做演示
$ cd /home/wooin/vim71
$ ctags -R
此时在/home/wooin/vim71目录下会生成一个 tags 文件, 现在用vim打开 /home/wooin/vim71/src/main.c
$ vim /home/wooin/vim71/src/main.c
再在vim中运行命令:
:set tags=/home/wooin/vim71/tags
该命令将tags文件加入到vim中来, 你也可以将这句话放到~/.vimrc中去, 如果你经常在这个工程编程的话.
如果此时你还想再跳回刚才的位置, 你还可以按<C-T>, 这样又跳回到setmouse()函数被调用的地方了, 变量, 结构, 宏, 等等, 都可以的,

此时在回头学习一下第3节中说的vim手册吧
:help usr_29

不过还有一个小瑕疵, 你修改程序后, 比如增加了函数定义, 删除了变量定义, tags文件不能自动rebuild, 你必须手动再运行一下命令:
$ ctags -R
使tags文件更新一下, 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vim不用重新启动, 正在编写的程序也不用退出, 马上就可以又正确使用<C-]>和<C-T>了.
6.TagList功能:高效地浏览源码, 其功能就像vc中的workpace, 那里面列出了当前文件中的所有宏,全局变量, 函数名等.
安装方法:

1),下载:http://vim-taglist.sourceforge.net/download.html

2), 解压下载文件,将plugin/taglist.vim 拷贝到 $HOME/.vimrc/plugin/taglist.vim

doc/taglist.txt         拷贝到 $HOME/.vimrc/doc/taglist.txt

3),配置.vimrc文件,加入下面几行配置

    ” 设置TList
    let Tlist_Use_LEFT_Window=1
    let Tlist_File_Fold_Auto_Close=1
    let Tlist_Show_One_File=1
    let Tlist_GainFocus_On_ToggleOpen=1
    let Tlist_Exit_OnlyWindow=1
    let g:winManagerWindowLayout=’FileExplorer’
    nmap tl :Tlist<cr>

4),使用:打开一个代码文件,输入tl 即可看到该文件的代码结构
7.文件浏览器和窗口管理器 -- 插件: WinManager
1)下载地址 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95
2)下载的winmanager.zip解压到/usr/share/ vim下,
winmanager.zip解压后,plugin下的文件放入 vim/vim72/plugin下
doc下的文件放入/vim/vim72/doc下
3)现在在你的~/.vimrc中增加下面两句
let g:winManagerWindowLayout='FileExplorer|TagList'
nmap wm :WMToggle<cr>
其中左上边是netrw窗口, 左下边是TagList窗口, 当再次输入"wm"命令时这两个窗口又关闭了      





linux下复制一个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到另一个文件夹

sudo cp -a ~/Desktop/fonts/* /usr/share/fonts/zh_CN

linux下各文件夹的作用

inux下的文件结构,看看每个文件夹都是干吗用的
/bin 二进制可执行命令
/dev 设备特殊文件
/etc 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etc/rc.d 启动的配置文件和脚本
/home 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lib 标准程序设计库,又叫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windows里的.dll文件
/sbin 系统管理命令,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tmp 公用的临时文件存储点
/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呵呵,特权阶级)
/mnt 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的文件(windows下叫什么.chk)就在这里
/proc 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
/usr 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其中包含: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录
/usr/bin 众多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文档
/usr/include 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
/usr/lib 常用的动态链接库和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
通常情况下,根文件系统所占空间一般应该比较小,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文件都不需要
经常改动,而且包括严格的文件和一个小的不经常改变的文件系统不容易损坏。
除了可能的一个叫/ v m l i n u z标准的系统引导映像之外,根目录一般不含任何文件。所有
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
1. /bin目录
/ b i n目录包含了引导启动所需的命令或普通用户可能用的命令(可能在引导启动后)。这些
命令都是二进制文件的可执行程序( b i n是b i n a r y - -二进制的简称),多是系统中重要的系统文件。
2. /sbin目录
/ s b i n目录类似/bin ,也用于存储二进制文件。因为其中的大部分文件多是系统管理员使
用的基本的系统程序,所以虽然普通用户必要且允许时可以使用,但一般不给普通用户使用。
3. /etc目录
/ e t c目录存放着各种系统配置文件,其中包括了用户信息文件/ e t c / p a s s w d,系统初始化文
件/ e t c / r c等。l i n u x正是*这些文件才得以正常地运行。
4. /root目录
/root 目录是超级用户的目录。
5. /lib目录
/ l i b目录是根文件系统上的程序所需的共享库,存放了根文件系统程序运行所需的共享文
件。这些文件包含了可被许多程序共享的代码,以避免每个程序都包含有相同的子程序的副
本,故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变得更小,节省空间。
6. /lib/modules 目录
/lib/modules 目录包含系统核心可加载各种模块,尤其是那些在恢复损坏的系统时重新引
导系统所需的模块(例如网络和文件系统驱动)。
7. /dev目录
/ d e v目录存放了设备文件,即设备驱动程序,用户通过这些文件访问外部设备。比如,用
户可以通过访问/ d e v / m o u s e来访问鼠标的输入,就像访问其他文件一样。
8. /tmp目录
/tmp 目录存放程序在运行时产生的信息和数据。但在引导启动后,运行的程序最好使用
/ v a r / t m p来代替/tmp ,因为前者可能拥有一个更大的磁盘空间。
9. /boot目录
/ b o o t目录存放引导加载器(bootstrap loader)使用的文件,如l i l o,核心映像也经常放在这里,
而不是放在根目录中。但是如果有许多核心映像,这个目录就可能变得很大,这时使用单独的
文件系统会更好一些。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核心映像必须在i d e硬盘的前1 0 2 4柱面内。
10. /mnt目录
/ m n t目录是系统管理员临时安装( m o u n t )文件系统的安装点。程序并不自动支持安装到
/mnt 。/mnt 下面可以分为许多子目录,例如/mnt/dosa 可能是使用m s d o s文件系统的软驱,
而/mnt/exta 可能是使用e x t 2文件系统的软驱,/mnt/cdrom 光驱等等。
11. /proc, /usr,/var,/home目录
其他文件系统的安装点。
下面详细介绍;
/etc文件系统
/etc 目录包含各种系统配置文件,下面说明其中的一些。其他的你应该知道它们属于哪个
程序,并阅读该程序的m a n页。许多网络配置文件也在/etc 中。
1. /etc/rc或/etc/rc.d或/etc/rc?.d
启动、或改变运行级时运行的脚本或脚本的目录。
2. /etc/passwd
用户数据库,其中的域给出了用户名、真实姓名、用户起始目录、加密口令和用户的其
他信息。
3. /etc/fdprm
软盘参数表,用以说明不同的软盘格式。可用setfdprm 进行设置。更多的信息见s e t f d p r m
的帮助页。
4. /etc/fstab
指定启动时需要自动安装的文件系统列表。也包括用swapon -a启用的s w a p区的信息。
5. /etc/group
类似/etc/passwd ,但说明的不是用户信息而是组的信息。包括组的各种数据。
6. /etc/inittab
init 的配置文件。
7. /etc/issue
包括用户在登录提示符前的输出信息。通常包括系统的一段短说明或欢迎信息。具体内
容由系统管理员确定。
8. /etc/magic
“f i l e”的配置文件。包含不同文件格式的说明,“f i l e”基于它猜测文件类型。
9. /etc/motd
m o t d是message of the day的缩写,用户成功登录后自动输出。内容由系统管理员确定。
常用于通告信息,如计划关机时间的警告等。
10. /etc/mtab
当前安装的文件系统列表。由脚本( s c r i t p )初始化,并由mount 命令自动更新。当需要一
个当前安装的文件系统的列表时使用(例如df 命令)。
11. /etc/shadow
在安装了影子( s h a d o w )口令软件的系统上的影子口令文件。影子口令文件将/ e t c / p a s s w d
文件中的加密口令移动到/ e t c / s h a d o w中,而后者只对超级用户( r o o t )可读。这使破译口令更困
难,以此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12. /etc/login.defs
l o g i n命令的配置文件。
13. /etc/printcap
类似/etc/termcap ,但针对打印机。语法不同。
14. /etc/profile 、/ e t c / c s h . l o g i n、/etc/csh.cshrc
登录或启动时b o u r n e或c shells执行的文件。这允许系统管理员为所有用户建立全局缺省环境。
15. /etc/securetty
确认安全终端,即哪个终端允许超级用户( r o o t )登录。一般只列出虚拟控制台,这样就不
可能(至少很困难)通过调制解调器( m o d e m )或网络闯入系统并得到超级用户特权。
16. /etc/shells
列出可以使用的s h e l l。chsh 命令允许用户在本文件指定范围内改变登录的s h e l l。提供一
台机器f t p服务的服务进程ftpd 检查用户s h e l l是否列在/etc/shells 文件中,如果不是,将不允
许该用户登录。
17. /etc/termcap
终端性能数据库。说明不同的终端用什么“转义序列”控制。写程序时不直接输出转义
序列(这样只能工作于特定品牌的终端),而是从/etc/termcap 中查找要做的工作的正确序列。
这样,多数的程序可以在多数终端上运行。
/dev文件系统
/dev 目录包括所有设备的设备文件。设备文件用特定的约定命名,这在设备列表中说明。
设备文件在安装时由系统产生,以后可以用/dev/makedev 描述。/ d e v / m a k e d e v.local 是
系统管理员为本地设备文件(或连接)写的描述文稿(即如一些非标准设备驱动不是标准
makedev 的一部分)。下面简要介绍/ d e v下一些常用文件。
1. /dev/console
系统控制台,也就是直接和系统连接的监视器。
2. /dev/hd
i d e硬盘驱动程序接口。如: / d e v / h d a指的是第一个硬盘, h a d 1则是指/ d e v / h d a的第一个
分区。如系统中有其他的硬盘,则依次为/ d e v / h d b、/ d e v / h d c、. . . . . .;如有多个分区则依次为
h d a 1、h d a 2 . . . . . .
3. /dev/sd
s c s i磁盘驱动程序接口。如有系统有s c s i硬盘,就不会访问/ d e v / h a d,而会访问/ d e v / s d a。
4. /dev/fd
软驱设备驱动程序。如: / d e v / f d 0指系统的第一个软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a:盘,
/ d e v / f d 1指第二个软盘,. . . . . .而/ d e v / f d 1 h 1 4 4 0则表示访问驱动器1中的4 . 5高密盘。
5. /dev/st
s c s i磁带驱动器驱动程序。
6. /dev/tty
提供虚拟控制台支持。如: / d e v / t t y 1指的是系统的第一个虚拟控制台, / d e v / t t y 2则是系统
的第二个虚拟控制台。
7. /dev/pty
提供远程登陆伪终端支持。在进行te l n e t登录时就要用到/ d e v / p t y设备。
8. /dev/ttys
计算机串行接口,对于d o s来说就是“ c o m 1”口。
9. /dev/cua
计算机串行接口,与调制解调器一起使用的设备。
10. /dev/null
“黑洞”,所有写入该设备的信息都将消失。例如:当想要将屏幕上的输出信息隐藏起来
时,只要将输出信息输入到/ d e v / n u l l中即可。
/usr文件系统
/usr 是个很重要的目录,通常这一文件系统很大,因为所有程序安装在这里。/usr 里的
所有文件一般来自l i n u x发行版(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本地安装的程序和其他东西在/usr/local 下,因为这样可以在升级新版系统或新发行版时无须重新安装全部程序。/usr 目录下的许多内容是
可选的,但这些功能会使用户使用系统更加有效。/ u s r可容纳许多大型的软件包和它们的配置
文件。下面列出一些重要的目录(一些不太重要的目录被省略了)。
1. /usr/x11r6
包含x wi n d o w系统的所有可执行程序、配置文件和支持文件。为简化x的开发和安装,
x的文件没有集成到系统中。x wi n d o w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图形
工具程序。用户如果对microsoft wi n d o w s或m a c h i n t o s h比较熟悉的话,就不会对x wi n d o w系统感到束手无策了。
2. /usr/x386
类似/ u s r / x 11r6 ,但是是专门给x 11 release 5的。
3. /usr/bin
集中了几乎所有用户命令,是系统的软件库。另有些命令在/bin 或/usr/local/bin 中。
4. /usr/sbin
包括了根文件系统不必要的系统管理命令,例如多数服务程序。
5. /usr/man、/ u s r / i n f o、/ u s r / d o c
这些目录包含所有手册页、g n u信息文档和各种其他文档文件。每个联机手册的“节”
都有两个子目录。例如: / u s r / m a n / m a n 1中包含联机手册第一节的源码(没有格式化的原始文
件),/ u s r / m a n / c a t 1包含第一节已格式化的内容。l联机手册分为以下九节:内部命令、系统调
用、库函数、设备、文件格式、游戏、宏软件包、系统管理和核心程序。
6. /usr/include
包含了c语言的头文件,这些文件多以. h结尾,用来描述c语言程序中用到的数据结构、
子过程和常量。为了保持一致性,这实际上应该放在/usr/lib 下,但习惯上一直沿用了这个名
字。
7. /usr/lib
包含了程序或子系统的不变的数据文件,包括一些s i t e - w i d e配置文件。名字l i b来源于库
(library); 编程的原始库也存在/usr/lib 里。当编译程序时,程序便会和其中的库进行连接。也
有许多程序把配置文件存入其中。
8. /usr/local
本地安装的软件和其他文件放在这里。这与/ u s r很相似。用户可能会在这发现一些比较大
的软件包,如t e x、e m a c s等。
/var文件系统
/var 包含系统一般运行时要改变的数据。通常这些数据所在的目录的大小是要经常变化
或扩充的。原来/ v a r目录中有些内容是在/ u s r中的,但为了保持/ u s r目录的相对稳定,就把那
些需要经常改变的目录放到/ v a r中了。每个系统是特定的,即不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共享。
下面列出一些重要的目录(一些不太重要的目录省略了)。
1. /var/catman
包括了格式化过的帮助( m a n )页。帮助页的源文件一般存在/ u s r / m a n / m a n中;有些m a n页
可能有预格式化的版本,存在/ u s r / m a n / c a t中。而其他的m a n页在第一次看时都需要格式化,
格式化完的版本存在/var/man 中,这样其他人再看相同的页时就无须等待格式化了。
(/var/catman 经常被清除,就像清除临时目录一样。)
2. /var/lib
存放系统正常运行时要改变的文件。
3. /var/local
存放/usr/local 中安装的程序的可变数据(即系统管理员安装的程序)。注意,如果必要,
即使本地安装的程序也会使用其他/var 目录,例如/var/lock 。
4. /var/lock
锁定文件。许多程序遵循在/var/lock 中产生一个锁定文件的约定,以用来支持他们正在
使用某个特定的设备或文件。其他程序注意到这个锁定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这个设备或文
件。
5. /var/log
各种程序的日志( l o g )文件,尤其是login (/var/log/wtmp log纪录所有到系统的登录和注
销) 和syslog (/var/log/messages 纪录存储所有核心和系统程序信息)。/var/log 里的文件经常不
确定地增长,应该定期清除。
6. /var/run
保存在下一次系统引导前有效的关于系统的信息文件。例如, /var/run/utmp 包含当前登
录的用户的信息。
7. /var/spool
放置“假脱机( s p o o l )”程序的目录,如m a i l、n e w s、打印队列和其他队列工作的目录。每
个不同的s p o o l在/var/spool 下有自己的子目录,例如,用户的邮箱就存放在/var/spool/mail 中。
8. /var/tmp
比/tmp 允许更大的或需要存在较长时间的临时文件。
注意系统管理员可能不允许/var/tmp 有很旧的文件。
/proc文件系统
/proc 文件系统是一个伪的文件系统,就是说它是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目录,因而这是一
个非常特殊的目录。它并不存在于某个磁盘上,而是由核心在内存中产生。这个目录用于提
供关于系统的信息。下面说明一些最重要的文件和目录(/proc 文件系统在proc man页中有更详
细的说明)。
1. /proc/x
关于进程x的信息目录,这一x是这一进程的标识号。每个进程在/proc 下有一个名为自
己进程号的目录。
2. /proc/cpuinfo
存放处理器( c p u )的信息,如c p u的类型、制造商、型号和性能等。
3. /proc/devices
当前运行的核心配置的设备驱动的列表。
4. /proc/dma
显示当前使用的d m a通道。
5. /proc/filesystems
核心配置的文件系统信息。
6. /proc/interrupts
显示被占用的中断信息和占用者的信息,以及被占用的数量。
7. /proc/ioports
当前使用的i / o端口。
8. /proc/kcore
系统物理内存映像。与物理内存大小完全一样,然而实际上没有占用这么多内存;它仅
仅是在程序访问它时才被创建。(注意:除非你把它拷贝到什么地方,否则/proc 下没有任何
东西占用任何磁盘空间。)
9. /proc/kmsg
核心输出的消息。也会被送到s y s l o g。
10. /proc/ksyms
核心符号表。
11. /proc/loadavg
系统“平均负载”; 3个没有意义的指示器指出系统当前的工作量。
12. /proc/meminfo
各种存储器使用信息,包括物理内存和交换分区( s w a p )。
13. /proc/modules
存放当前加载了哪些核心模块信息。
14. /proc/net
网络协议状态信息。
15. /proc/self
存放到查看/proc 的程序的进程目录的符号连接。当2个进程查看/proc 时,这将会是不同
的连接。这主要便于程序得到它自己的进程目录。
16. /proc/stat
系统的不同状态,例如,系统启动后页面发生错误的次数。
17. /proc/uptime
系统启动的时间长度。
18. /proc/version
核心版本。
复制自:http://www.cnblogs.com/amboyna/archive/2008/02/16/1070474.html

查找vim的安装目录

运行 whereis vim
vim: /usr/bin/vim /usr/bin/vim.gnome /etc/vim /usr/share/vim /usr/share/man/man1/vim.1.gz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Uniform random number between 0 and 1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time>
using namespace std;

//
// Generate a random number between 0 and 1
// return a uniform number in [0,1].
double unifRand()
{
    return rand() / double(RAND_MAX);
}
//
// Generate a random number in a real interval.
// param a one end point of the interval
// param b the other end of the interval
// return a inform rand numberin [a,b].
double unifRand(double a, double b)
{
    return (b-a)*unifRand() + a;
}
//
// Generate a random integer between 1 and a given value.
// param n the largest value 
// return a uniform random value in [1,...,n]
long unifRand(long n)
{
    
    if (n < 0) n = -n;
    if (n==0) return 0;
    /* There is a slight error in that this code can produce a return value of n+1
    **
    **  return long(unifRand()*n) + 1;
    */
    //Fixed code
    long guard = (long) (unifRand() * n) +1;
    return (guard > n)? n : guard;
}
//
// Reset th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with the system clock.
void seed()
{
    srand(time(0));
}


int main()
{
    seed();
    for (int i = 0; i < 20; ++i)
    {
        cout << unifRand() << endl;
    }
    return 0;
}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VIM操作集合

VIM实用集合

关键字: linux, vim ,跳转
到某一行:xxG
到行首:0
到行末:$
复制:yy
贴上:p
复原:u
删整行:dd
删除全部内容:dG
显示行数::set nu
不显示行数::set nonu

w 跳到下一个单词的开始
e 跳到单词的结束
b 向后跳
gg 跳到文件的开始
G 跳到文件的结束
10gg 或10G 跳到第10行
%(跳到文件的%多少) 和|(跳到第几列)
50%
CTRL+d,u,f,b:下移半屏,上移半屏,下移一屏,上移一屏
删除命令
ndw或ndW:删除光标处开始及其后的n-1个字
do:删至行首
d$:删至行尾
ndd:删除当前行及其后n-1行
x或X:删除一个字符,x删除光标后的,而X删除光标前的
Ctrl+u:删除输入方式下所输入的文本
如果不保存退出,需要使用命令q!强制退出
在非i模式下 dd 删除一行
ssh:ctrl+l:清屏
hjkl 这是代替箭头键功能的
H M L 跳到屏幕的顶上 中间 下方
w 跳到下一个单词的开始
e 跳到单词的结束
b 向后跳
gg 跳到文件的开始
G 跳到文件的结束
10gg 或10G 跳到第10行
%(跳到文件的%多少) 和|(跳到第几列)
50%
除了pageup pagedown外还有其它的快速键
如CTRL-F 向前一页 CTRL-B 向后一页
CTRL-D 向下半页
CTRL-U 向上半页我觉得更实用 这样看文章时就不会跳转出错
CTRL-E 向下一行
CTRL-Y 向上一行
^ 行首
$行尾
0 第一个字符
删除dd
100dd 删除100行
另外还有ctrl-t ctrl-i ctrl-]
如果已经使用了ctags 或是cscope创建索引文件的话 那看代码时很是方便
1.*关于退出:*
:wq! —-强制保存退出
:wq —- 保存退出
: x —– 作用和:wq 一样
ZZ —- 作用和:wq一样,(注意Z是大写的,并且不是在命令模式)
:q —- 退出
:q! — 强制退出
========================================================
2.*关于移动:*
h : 在当前行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j: 移动到下一行
k:移动到上一行
l:在当前行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Ctrl +f: 向前滚动一页
Ctrl +b:向后滚动一页
:n 将光标定位到第n行
: $ 将光标定位到最后一行
0 将光标定位到本行的行首
$ 将光标定位到本行的行尾
G 将光标定位到本文章的最后一行,与: $功能相同。
H 将光标定位到屏幕的顶端
M 将光标定位到屏幕的中间
L 将光标定位到屏幕的底端
=============================================================
3.*关于搜索:*
/: 后面跟要查找的东西,在文件中向前搜索
?:后面跟要查找的东西,在文件中向后搜索
n: 向前重复搜索
N: 向后重复搜索
=============================================================
4.*关于复制*
yy: 复制光标当前行
nyy: 复制光标当前行到当前行以下的n-1行
:1,100 co 200 将1~100的内容复制到第200行。
:100,102 co $ 将100~102行的内容复制到最后一行。
==============================================================
5.*关于粘贴:*
p : 粘贴到当前行的下一行
P(大) : 粘贴到当前行的 上一行
==============================================================
6.*关于删除.剪切:*
dd 删除当前行
ndd 与nyy相似
dw 删除一个单词
ndw 与ndd相似
x 删除一个字符
nx 删除n个字符
dG 删除当前光标到文件末尾的所有内容。
d0 删除当前光标到本行行首的所有内容
d$ 删除当前光标到本行行尾的所有内容
:1,100d 删除1~100
:100d 删除第100行
:1,100 mo $ 将1~100行的内容移动到最后一行。
======================================================
7.*关于插入:*
i: 在当前位置的字符前面进入插入模式
I: 在当前行的开头进行插入
a: 在当前位置的字符后面进入插入模式
A: 在当前行的结尾进行插入
o: 在当前行下面打开一个新行进行插入
O:在当前行上面打开一个新行进行插入
======================================================
8.*关于撤销:*
u: 撤销上一次的更改
=======================================================
9.*关于替换:
r*egexp:是要匹配的式样
replacement: 是要替换的字符串*
*:s /regexp/replacement ————————-替换当前行出现的第一个式样
:s/regexp/replacement/g————————-替换当前行所有的匹配
:%s/regexp/replacement/g———————–替换文件中所有匹配式样
==========================================================
*PS: 还有一个重要的命令就是”.” 命令,这个命令是用来重复上一命令的*
转自: http://zhengdl126.javaeye.com/blog/421895

STL 中的 map 与 set

摘要:本文列出几个基本的STL map和STL set的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讲解了STL关联容器内部的数据结构,最后提出了关于UNIX/LINUX自带平衡二叉树库函数和map, set选择问题,并分析了map, set的优势之处。对于希望深入学习STL和希望了解STL map等关联容器底层数据结构的朋友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TL map和set的使用虽不复杂,但也有一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如:
为何map和set的插入删除效率比用其他序列容器高?
为何每次insert之后,以前保存的iterator不会失效?
为何map和set不能像vector一样有个reserve函数来预分配数据?
当数据元素增多时(10000到20000个比较),map和set的插入和搜索速度变化如何?
或许有得人能回答出来大概原因,但要彻底明白,还需要了解STL的底层数据结构。
C++ STL 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赞誉,也被很多人使用,不只是提供了像vector, string, list等方便的容器,更重要的是STL封装了许多复杂的数据结构算法和大量常用数据结构操作。vector封装数组,list封装了链表,map和 set封装了二叉树等,在封装这些数据结构的时候,STL按照程序员的使用习惯,以成员函数方式提供的常用操作,如:插入、排序、删除、查找等。让用户在 STL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感到陌生。
C++ STL中标准关联容器set, multiset, map, multimap内部采用的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平衡检索二叉树:红黑树,也成为RB树(Red-Black Tree)。RB树的统计性能要好于一般的平衡二叉树(有些书籍根据作者姓名,Adelson-Velskii和Landis,将其称为AVL-树),所以被STL选择作为了关联容器的内部结构。本文并不会介绍详细AVL树和RB树的实现以及他们的优劣,关于RB树的详细实现参看红黑树: 理论与实现(理论篇)。本文针对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的回答,来向大家简单介绍map和set的底层数据结构。
为何map和set的插入删除效率比用其他序列容器高?
大部分人说,很简单,因为对于关联容器来说,不需要做内存拷贝和内存移动。说对了,确实如此。map和set容器内所有元素都是以节点的方式来存储,其节点结构和链表差不多,指向父节点和子节点。结构图可能如下:
            A
           / \
          B   C
         / \ / \
        D  E F  G
因此插入的时候只需要稍做变换,把节点的指针指向新的节点就可以了。删除的时候类似,稍做变换后把指向删除节点的指针指向其他节点就OK了。这里的一切操作就是指针换来换去,和内存移动没有关系。
为何每次insert之后,以前保存的iterator不会失效?
看 见了上面答案的解释,你应该已经可以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iterator这里就相当于指向节点的指针,内存没有变,指向内存的指针怎么会失效呢(当然被 删除的那个元素本身已经失效了)。相对于vector来说,每一次删除和插入,指针都有可能失效,调用push_back在尾部插入也是如此。因为为了保 证内部数据的连续存放,iterator指向的那块内存在删除和插入过程中可能已经被其他内存覆盖或者内存已经被释放了。即使时push_back的时 候,容器内部空间可能不够,需要一块新的更大的内存,只有把以前的内存释放,申请新的更大的内存,复制已有的数据元素到新的内存,最后把需要插入的元素放 到最后,那么以前的内存指针自然就不可用了。特别时在和find等算法在一起使用的时候,牢记这个原则:不要使用过期的iterator。
为何map和set不能像vector一样有个reserve函数来预分配数据?
我 以前也这么问,究其原理来说时,引起它的原因在于在map和set内部存储的已经不是元素本身了,而是包含元素的节点。也就是说map内部使用的 Alloc并不是map<Key, Data, Compare, Alloc>声明的时候从参数中传入的Alloc。例如:
map<int, int, less<int>, Alloc<int> > intmap;
这时候在intmap中使用的allocator并不是Alloc<int>, 而是通过了转换的Alloc,具体转换的方法时在内部通过Alloc<int>::rebind重新定义了新的节点分配器,详细的实现参看彻底学习STL中的Allocator。其实你就记住一点,在map和set内面的分配器已经发生了变化,reserve方法你就不要奢望了。
当数据元素增多时(10000和20000个比较),map和set的插入和搜索速度变化如何?
如 果你知道log2的关系你应该就彻底了解这个答案。在map和set中查找是使用二分查找,也就是说,如果有16个元素,最多需要比较4次就能找到结果, 有32个元素,最多比较5次。那么有10000个呢?最多比较的次数为log10000,最多为14次,如果是20000个元素呢?最多不过15次。看见 了吧,当数据量增大一倍的时候,搜索次数只不过多了1次,多了1/14的搜索时间而已。你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可以安心往里面放入元素了。
最后,对于map和set Winter还要提的就是它们和一个c语言包装库的效率比较。在许多unix和linux平台下,都有一个库叫isc,里面就提供类似于以下声明的函数:
void tree_init(void **tree);
void *tree_srch(void **tree, int (*compare)(), void *data);
void tree_add(void **tree, int (*compare)(), void *data, void (*del_uar)());
int tree_delete(void **tree, int (*compare)(), void *data,void (*del_uar)());
int tree_trav(void **tree, int (*trav_uar)());
void tree_mung(void **tree, void (*del_uar)());

许 多人认为直接使用这些函数会比STL map速度快,因为STL map中使用了许多模板什么的。其实不然,它们的区别并不在于算法,而在于内存碎片。如果直接使用这些函数,你需要自己去new一些节点,当节点特别多, 而且进行频繁的删除和插入的时候,内存碎片就会存在,而STL采用自己的Allocator分配内存,以内存池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内存,会大大减少内存碎 片,从而会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笔者在自己的系统中做过测试,把以前所有直接用isc函数的代码替换成map,程序速度基本一致。当时间运行很长 时间后(例如后台服务程序),map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使用map会大大降低你的编码难度,同时增加程序的可读性。何乐而不为?
  但是在使用set时,set是自动排序的,就是每当你修改集合的状态,都会执行一次排序操作,当元素的个数很大时,追加和删除的对数复杂度可以增长的很 快。因此如果你的操作大多是查找时使用set比较好,这些都是在使用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有待开发者研究

c++ 动态数组

转: 1.变长一维数组  
   
  这里说的变长数组是指在编译时不能确定数组长度,程序在运行时需要动态分配内存空间的数组。实现变长数组最简单的是变长一维数组,你可以这样做:  
   
  //文件名:   array01.cpp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len;  
    cin>>len;  
    //用指针p指向new动态分配的长度为len*sizeof(int)的内存空间  
    int   *p=new   int[len];  
    ...........  
    delete[]   p;  
    return   0;  
  }  
   
  注意int   *p=new   int[len];这一句,你不能这样做:  
  int   p[len];  
  C++编译器会报错说len的大小不能确定,因为用这种形式声明数组,数组的大小需要在编译时确定。而且这样也不行:  
  int   p[]=new   int[len];  
  编译器会说不能把int*型转化为int[]型,因为用new开辟了一段内存空间后会返回这段内存的首地址,所以要把这个地址赋给一个指针,所以要用int   *p=new   int[len];  
   
  array01.cpp实现了一个变长的一维数组,但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注意要注销指针p,使程序释放用new开辟的内存空间。  
  当然使用C++标准模版库(STL)中的vector(向量)也可以实现变长数组:  
   
  //文件名:   array02.cpp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len;  
    cin>>len;  
    vector<int>   array(len);//声明变长数组  
   
    for(int   i=0;i<len;i++)  
    {  
      array[i]=i;  
      cout<<array[i]<<"\t";  
    }  
    return   0;  
  }  
   
  这里的变长数组让我联想到了java的java.util包中的vector和C#中的ArrayList,它们也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中实现变长数组。不过 C++中的vector不能像C#一样有托管的垃圾回收机制回收被占用的内存空间,但是你可以在使用完vector后调用~vector()析构函数释放 内存。  
   
  2.变长n维数组  
  变长的n维数组实现起来有些麻烦,但是在工程与软件设计应用中常使用的是二维数组,所以在这里着重介绍变长的二维数组,变长的n维数组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实现。首先看一个经典的用C实现变长二维数组的例子:  
   
  //文件名:   array03.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void     main()      
                             
  {      
                        int     x,y,i,j;      
                        float     **a,*b;      
                                                printf("请输入你所求解的线性方程组的行数x:x=");      
                        scanf("%d",&x);      
                                                printf("请输入你所求解的线性方程组的列数y:y=");      
                        scanf("%d",&y);      
     
                a=(float     **)malloc(sizeof(float     *)     *x);      
                b=(float     *)malloc(sizeof(float)     *x);      
                        for(i=0;i<x;i++)      
                        {      
                                                *(a+i)=(float     *)malloc(sizeof(float)     *y);      
                        }      
     
  /*读入数据*/      
     
                        printf("请按行的顺序依次输入系数的值(共%d项):",x*y);      
                        for(i=0;i<=x-1;i++)      
                                                for(j=0;j<=y-1;j++)      
                                                                        scanf("%f",&a[i][j]);      
                        printf("请按列的顺序依次输入常数的值(共%d项):",x);      
                        for(j=0;j<=x-1;j++)      
                                                                        scanf("%f",&b[j]);      
     
                        printf("您输入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n");      
                        for(i=0;i<=x-1;i++)      
                        {      
                                                for(j=0;j<=y-1;j++)      
                                                                        printf("%.5f         ",a[i][j]);      
                                                printf("%.5f         ",b[i]);      
                                                printf("\n");      
                        }      
                        free(b);      
                        for(i=0;i<x;i++)      
                                                free     (*(a+i));    
  }  
   
  那么用C++怎样实现呢?在C++中可以通过new和delete运算符动态开辟和释放空间,其中new与C中malloc函数的功能相似,delete 与C中free函数的功能相似。用C++实现变长二维数组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双指针方法和使用STL中vector(向量)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双指针方法,在这里双指针就是指像指针的指针,比如你可以这样声明一个数组:  
  int   **p   =   new   int*[num1];  
  而对每一个*p(一共num1个*p)申请一组内存空间:  
  for(int   i=0;   i<num1;   ++i)  
    p[i]   =   new   int[num2];  

  其中,num1是行数,num2是数组的列数。测试的源程序如下:  
   
  //文件名:   array04.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um1,//行数  
            num2;//列数  
   
    cout<<"Please   enter   the   number   for   row   and   column:   "<<endl;  
    cin   >>   num1   >>   num2;  
   
    //为二维数组开辟空间  
    int   **p   =   new   int*[num1];  
    for(int   i=0;   i<num1;   ++i)  
      p[i]   =   new   int[num2];  
   
    for(int   j=0;j<num1;j++)  
    {  
      for(int   k=0;k<num2;k++)  
      {  
        p[j][k]=(j+1)*(k+1);  
        cout<<setw(6)<<p[j][k]<<':'<<setw(8)<<&p[j][k];  
      }  
      cout<<endl;  
    }  
   
    //释放二维数组占用的空间  
    for(int   m=0;m<num1;m++)  
      delete[]   p[m];  
    delete[]   p;  
   
    return   0;  
  }  
   
  以下是运行结果:  
   
  Please   enter   the   number   for   row   and   column:  
  4   5  
            1:004915F0           2:004915F4           3:004915F8           4:004915FC           5:00491600  
            2:00491180           4:00491184           6:00491188           8:0049118C         10:00491190  
            3:00491140           6:00491144           9:00491148         12:0049114C         15:00491150  
            4:00491100           8:00491104         12:00491108         16:0049110C         20:00491110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程序清单array04.cpp可以显示分配的内存空间单元的地址,大家可以看到,由于数组空间是动态分配的,数组行之间的地址空间是不连续的,因为不同行的数组元素的地址空间是用不同的new来分配的。而每一行之中列之间的地址空间是连续的。  
   
  那么用vector(向量)怎样实现二维数组呢?以下给出源程序:  
   
  //文件名:   array05.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  
            j,  
            m,   //行数  
            n;   //列数  
   
    cout   <<   "input   value   for   m,n:";  
    cin>>m>>n;  
     
    //注意下面这一行:vector<int后两个">"之间要有空格!否则会被认为是重载">>"。  
    vector<vector<int>   >   vecInt(m,   vector<int>(n));      
    for   (i   =   0;   i   <   m;   i++)  
      for   (j   =   0;   j   <   n;   j++)  
        vecInt[i][j]   =   i*j;    
         
    for   (i   =   0;   i   <   m;   i++)  
    {  
      for   (j   =   0;   j   <   n;   j++)  
        cout<<setw(5)<<vecInt[i][j]<<":"<<setw(9)<<&vecInt[i][j];  
      cout<<endl;  
    }      
    return   0;  
  }  
   
  以下是运行结果:  
   
  input   value   for   m,n:3   4  
          0:   00491180         0:   00491184         0:   00491188         0:   0049118C  
          0:   00491140         1:   00491144         2:   00491148         3:   0049114C  
          0:   00491100         2:   00491104         4:   00491108         6:   0049110C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vector中元素的内存的地址分配也有同双指针实现的二维数组有同样的特点。不过用vector的方法比使用双指针简单地多,分配内 存空间时会更安全,数组初始化代码也更简单,所以本人建议使用STL中的vector来实现变长多维数组。以下是一个变长三维数组:)  
   
  //文件名:   array06.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  
      j,  
      k,  
      m,   //一维坐标  
      n,   //二维坐标  
      l;   //三维坐标          
   
    cout   <<   "input   value   for   m,n,l:";  
    cin>>m>>n>>l;  
    vector<vector<vector<int>   >   >   vecInt(m,   vector<vector<int>   >(n,   vector<int>(l)));      
    for   (i   =   0;   i   <   m;   i++)  
      for   (j   =   0;   j   <   n;   j++)  
        for(k   =   0;   k   <   l;   k++)  
          vecInt[i][j][k]   =   i+j+k;    
         
    for   (i   =   0;   i   <   m;   i++)  
    {  
      for   (j   =   0;   j   <   n;   j++)  
      {  
        for(k   =   0;   k<l;   k++)  
          cout<<setw(5)<<vecInt[i][j][k]<<":"<<setw(9)<<&vecInt[i][j][k];  
        cout<<endl;  
      }  
      cout<<endl;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input   value   for   m,n,l:2   3   4  
          0:   00492FE0         1:   00492FE4         2:   00492FE8         3:   00492FEC  
          1:   00492FA0         2:   00492FA4         3:   00492FA8         4:   00492FAC  
          2:   00492F60         3:   00492F64         4:   00492F68         5:   00492F6C  
   
          1:   00492EC0         2:   00492EC4         3:   00492EC8         4:   00492ECC  
          2:   00492E80         3:   00492E84         4:   00492E88         5:   00492E8C  
          3:   00492E40         4:   00492E44         5:   00492E48         6:   00492E4C